
731 记忆:莫让历史被遗忘侵蚀
我对日本 731 部队兽性的认知,源于小学三年级时,在书店翻看并买下《魔鬼的乐园》这本书。该书由日本人森村诚一撰写,小时候读完便觉毛骨悚然,对日军罪行极度震惊。
本书真实揭露了,日本关东军731细菌部队在二战期间,在东北哈尔滨平房利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的行为。书中提到,被用作细菌试验品的活人被称为"马路大"。妄图通过试验成果播散鼠疫、霍乱、伤寒、坏疽病、炭疽热病及其他致病的传染方式,消灭抵抗国家的军队与和平居民,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

日本军国主义其试验对象,为被日本宪兵机构确定为要刑讯致死的中国、苏联和其他参战国的爱国分子、共产党员、抵抗运动成员、被俘战士以及和平居民。其试验手段包括注射、感染、炸伤、打活人靶等,残忍至极。据当时参加试验的日本匪徒供词:“自1941——1945年间,仅于通过七三一部队实验而杀害的人也不下3000人。”而且死者都被运送往特别火葬炉中焚毁。
日本宣布战败后,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撤退时,将本部原建筑屋面破坏。
但千年易过,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证难消。3000多位我族同胞,老幼妇孺,他们被日军用惨绝人寰的“实验”虐杀。这段历史值得被铭记,而遗忘无异于背叛。
读高中时,观看了香港电影《黑太阳731》,虽然观看前有所准备,但观看时仍感暴力与残忍,这是将真实中日军的兽性重现,因此也被不少网友称为“我看过最恐怖的电影,没有之一”。
这是香港电影有分级制度以来,首部Ⅲ级片。虽然如此,但在最终上映时,还是被删减了40分钟左右。其中某些场面太过真实,如用极端写实的手法呈现活体解剖和冻伤实验。
电影中的故事当然不及真实情景中的万分之一,看了影片后才知道日本鬼子真的是魔鬼般的存在。



直面黑暗,方知光明来之不易。重新回顾战争的残酷,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虽然过去八十多年,日本军国主义早已不复存在,但有些特定的历史必须被铭记,值得被反复提醒。
731遗址上,那些残存的实验室地基、生锈的焚尸炉残骸,仍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暴行。有参观者在留言本上写:“见过黑暗,才更要护住心中的光。”这光,是对和平的珍视,是对人性的坚守,更是对“永远不再让此类罪行重演”的承诺。

国内上映争议:
电影《731》,是我期待已久的电影,但几年的上映之路坎坷崎岖,其背后反映出了复杂的现实因素和深刻的时政问题。
从国内角度来看,预告片阶段便因“血腥暴力”引发争议——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场景的真实呈现,刺痛了公众的情感神经,有人以“暴力”为由对影片提出质疑,甚至传出超180万条举报的传闻。
这种困境在《南京照相馆》等同类影片中同样存在——既要呈现日军暴行的残酷性,又要避免画面冲击对青少年造成心理创伤。
这是对历史认知的一种片面理解。电影《731》展现的暴行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当年 731 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远比电影画面残酷。正如导演赵林山反问:“当年731部队拿中国孩子做实验时,谁问过他们是否害怕?” 历史的残酷性本就超越艺术想象,过度弱化暴行反而可能消解历史警示意义。
我们不能因当下和平美好,就对这段历史视而不见。历史教育需直面真相,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真实历史,才能明白和平珍贵,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以保护青少年为由抵制影片,实则是因噎废食,是对历史教育的逃避。
《731》最终定档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并在预告片中加入“未满18周岁请谨慎观看”提示,这种“精准控制”的策略,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彰显了官方对历史教育的重视。这种平衡艺术表达与公共责任的尝试,为未来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而“忘记历史,一切向前”这种观点,更是大错特错。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731部队的罪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道深重伤疤,只有铭记它,我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间冲突不断,我们更要以史为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国际阻碍剖析:
电影《731》在国内面临争议的同时,在国际上也遭遇了诸多阻力。日本方面的抵制和施压是电影《731》上映的一大阻力。日本外务省的23份外交照会“强烈抗议”、右翼团体的请愿等行为,都暴露了其企图掩盖历史罪行、美化侵略的丑恶嘴脸。这反映出日本国内部分势力仍然没有正确对待历史,没有对曾经的侵略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和忏悔。这种态度不仅伤害了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更有某些自媒体将影片污名化为"破坏中日友好",却刻意回避日本至今未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现实。
同时,美国的悄然介入也值得我们警惕。美国国务院文化事务局和五角大楼的相关举动,以及好莱坞六大制片厂的施压,背后可能有着复杂的政治和战略考量。美国在历史上为了自身利益,曾与731部队成员进行秘密交易,掩盖其罪行。如今对电影《731》的限制,或许也是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和与日本的盟友关系,不想让日本的战争罪行被再次聚焦,而这正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
铭记历史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电影《731》的上映,不仅仅是一部影片的商业行为,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传播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我们应该坚定地支持这部电影的上映,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731部队的累累罪行,推动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掌握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历史的真相成为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有力武器。
这或许就是那段黑暗历史留给我们最沉重的启示:唯有不遗忘过去,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731》的上映争议或许终将尘埃落定,但它引发的思考却永不过时。当我们在影院直面那些令人窒息的历史画面时,真正需要铭记的不仅是日军的暴行,更是人类文明对战争、对暴力的永恒警惕。
最终当9月18日的银幕亮起,我们看到的不应仅是血腥的历史切片,更是一个民族在创伤中成长的精神图谱。
更要铭记,不是要让仇恨代代相传,而是要让每一代人都知道:战争从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鲜活生命的破碎;军国主义的疯狂,足以将文明拖回蛮荒。当日本国内仍有声音试图淡化、掩盖这些罪行时,我们的铭记,便是对历史真相最坚定的守护——守护那些受害者的苦难不被消解,守护人类良知不被蒙蔽,守护和平的根基不被遗忘侵蚀。
正如影片海报上的标语:“记住,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这,或许才是《731》给予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