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树这一独特地名的缘起,与唐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长孙无忌(594至659 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永徽六年(655 年),朝堂风云变幻,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唐高宗册立武昭仪(即后来的武则天)为皇后,怎奈大势难违,最终功败垂成。显庆四年(659 年),他遭奸人诬陷谋反,被迫踏上流放黔州(今彭水县)的凄凉之路,在途中万念俱灰,自缢而亡,享年六十三岁,只能就近葬于乌江畔令旗山下(现今武隆区江口镇乌江北岸)。直至上元元年(674 年),长孙无忌才得以平反昭雪,朝廷以优诏追复其官爵,遗骸迁葬昭陵,陪伴太宗左右,而武隆江口留存下他的衣官冢,此事在《武隆县志》中清晰可查。
时光流转至景云元年(710至712 年),一众官员连同长孙无忌的宗亲、后亲,怀着沉痛的心情奔赴江口,只为祭奠这位含冤而逝的先辈。当他们途经巷口场镇时,映入眼帘的是乌江两岸郁郁葱葱的青山,百姓们辛勤劳作,日子过得祥和安宁。随行官员见状,吩咐船家将船稳稳停靠在乌江南岸(即现在乌江老趸船码头附近),随后,数名官员与长孙无忌的亲属们,徒步来到乌江岸边(现建设中路 1 号丰茂大厦附近)。这时,随行人员郑重地从行囊里取出两粒红豆,小心翼翼地种在了岸上。
次年春天,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红豆苗茁壮成长。一晃十余年过去,两棵红豆树枝繁叶茂,结出了红黑相间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之际,前来采摘红豆果的百姓便如潮水般涌来,热闹非凡。用当下流行的说法,这两棵红豆树俨然成了巷口场上的网红打卡胜地。
久而久之,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将红豆树周边 300 米的区域称作 “红豆树”,这个富有诗意与历史底蕴的地名,也就这般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直至 2024 年 1 月 26 日,仍有不少单位钟情于 “红豆树”(红豆)之名。1985 年,巷口镇分置芋荷乡,驻地便是红豆树,《武隆县民政志》有详实记录。1988 年,巷口镇增设红豆树居民委员会,到了 2004 年,又正式更名为红豆社区居民委员会。1991 年,连接两岸的红豆树乌江大桥竣工通车,时至今日,老百姓依旧习惯称它为乌江一桥。1995 年,宏伟的红豆综合大厦拔地而起(现建设中路 3 号)。1996 年,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武隆红豆树支行在建设中路 4 号开门营业,《武隆县志》对此亦有记载。1997 年,武隆县红豆综合市场正式挂牌成立(现建设中路 2 号)。2007 年,武隆县农业银行双桥分理处成功升格为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武隆红豆支行。这些以 “红豆树” 命名的单位,宛如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这片土地的过去与现在,也让红豆树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闪耀。

拍摄地点:武隆凤山街道红豆社区建设中路7号
拍摄时间: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