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武隆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609 人浏览分享

定格的奋斗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7 18:30:4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时光的悠悠长河中,有一张照片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辉。1959 年 2 月 14 日,武隆县共和农场全体下放干部的迁场合影,让画面于那一刻永恒定格。

        无论何时,武隆的人民始终无畏前路的艰难险阻,即便面临山高路远的挑战,也依旧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武隆的建设事业。他们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凭借勤劳的双手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为这片土地默默辛勤耕耘。那份十足的干劲与坚定的决心,已然成为武隆发展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武隆人奋勇前行。

        1952 年, 原武隆县的共和乡从永顺乡析分而出,独立成为共和乡;1984年,更名为铁矿乡;2016 年,再次更名为大洞河乡。该乡坐落于武隆区境西南部,距离武隆城区 65公里,区域面积达 62.7 平方公里。

照片翻拍:武隆凤山街道建设中路59号

拍摄时间:2025.04.17

发表于 2025-4-18 03:50:31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和乡_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与彭水交界黄草上面那个,读到后面才知道,原来大洞河那儿也有个共和,寡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8 03:36:20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大多数男同志都戴帽子,未必是因为冷吗
收起回复
二线军工 : 1959年2月14号,正赶上农历大年初七,共和乡那是遭冷得遭不住。这个地方海拔从400米到1948米,高低差楞个大,冷起来那是正常得很。 有张照片把那个时候一下就定到那儿了。照片头的那些人,身上穿的厚衣裳,脑壳上戴的帽子,跟这个时候的季节硬是配得刚刚好。这些东西不光是挡到了冷,还见证了时间的变化。就好像它们在悄悄咪咪地摆当年共和乡冬天的龙门阵,把属于那个时候的感觉和回忆都留了下来。
2025-4-18 08:48 来自重庆 回复
乡下农村户口 回复 二线军工 : 以前也没有现在的啥子防寒服羽绒服之类的抵御寒冷的衣物
2025-4-18 08:57 来自重庆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8 04:40:08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大洞河乡的历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8 08:40:30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9 06:30:58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9 16:32:1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 年流行的是铲铲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4-19 16:57:2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永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923

主题
  • 联系我们
  • 邮箱:523235989@qq.com(请把#改成@)
  • 电话:023-77772121
  • QQ客服 523235989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爱武隆 ( 渝ICP备17016571号 )

联系地址:重庆市武隆区鸿泰新居爱武隆办公室,重庆韵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2318举报平台

电子营业执照

GMT+8, 2025-7-6 17:15 , Processed in 0.27820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