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建设的有序推进,库区地下文物保护性发掘工作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日前,记者从区文管所获悉,目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发掘现场,对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库区地下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城东村棉花坝古遗址内,记者看到,整个遗址的轮廓已初步呈现,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清理遗址内的相关遗迹和遗物。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副研究员陈东介绍: “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个遗址是武隆生基坪遗址,从目前清理的遗迹遗物来看,还处在东周这样一个时段。” 遗迹包括灰坑、灰沟、柱洞等,也出土了花边口沿陶罐(碎片),陶尖顶器(碎片),铜箭簇等一批遗物。
2017年2月-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奉节县白帝城文物管理所对遗址重要组成部分的子阳城开展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完成勘探面积约2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690平方米。 据了解,生基坪遗址只是白马航电枢纽库区内众多遗址中的一个。据工作人员调查发现,白马航电枢纽库区内文物点类型丰富,时代从新石器延续到了近现代,对于研究渝东南地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先秦时期遗存的发掘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该地区先秦考古学材料,对于认识和研究这一时期聚落环境与规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建立渝东南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序列,早期巴文化重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副研究员陈东介绍: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库区淹没影响区的地下文物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个时段都有,对于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先秦这一段历史的文物,对于巴文化在乌江流域的一个动态分布的一个具体过程明析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帮助。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这一段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是续银盘电站彭水电站之后,对乌江流域下游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考古工作,对于整个乌江流域特别是武隆区的历史文化的结构和认识产生重大的作用。
|